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扶贫信息 > 正文

在我省,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1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中国传统村落619个,数量居我国北方省份第一——保护与传承并重,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

日期: 2024-06-03 来源:

  

 

  娘子关村一角。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王昕 摄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山西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1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中国传统村落619个,数量居我国北方省份第一。

  近年来,我省相关部门始终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抓手,持续抓好这项德政工程、文化工程和民生工程,应保尽保这些散落在三晋大地的文化瑰宝,张壁村、小河村、娘子关村等一个个传统村落在实现振兴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张壁村:“活化石”焕发新生机

  位于介休市龙凤镇的张壁村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称其为“被历史遗忘的聚宝盆”和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

  走进张壁村,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迷宫。高高的堡墙、错综的街巷以及万余米地道,展现了先辈匠人的智慧与传承,诉说着古村千年发展的悲欢离合。介休人郑广根是张壁村文化研究的推进者、发掘者和义务解说员。他告诉记者,张壁村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集中了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是国内仅有的一座微缩小城,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青睐。

  近年来,张壁村深度挖掘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以张壁古堡少林禅弓全国传统射箭比赛为核心,大力开展全民健身体育运动,并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军事地道资源,开发出以传统文化和古代屯兵场所为主题的研学课程,涉及无线电、拓碑、布老虎缝制等内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游旅客。

  小河村:古村颜值提升带火“美丽经济”

  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阳泉市城区小河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阳泉市首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家、革命活动家石评梅的故里。

  因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等原因,过去的小河村村民只能靠天吃饭。近年来,小河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挖掘两方面发力,在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打造村级“全域游”,激活“美丽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据悉,小河村聚焦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区域,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问题,建起村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红白理事、文明宣传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同时,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一期规划建设了7个民宿院落,将整个古村打造成为历史遗产保护完善的高端民宿乡村旅游示范村落。

  “现在村里有多家农家乐、民宿、小吃店,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小河村社联合党委书记周向阳说。

  如今,文明乡风在小河村劲吹,旅游产业更是发展得红红火火,这座古老的村落正以崭新面貌开启新的征程。

  娘子关村: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不久前,记者来到平定县娘子关村,只见涌动着的泉水从村头流到村尾。漫步在蜿蜒的乡间古道,放眼望去,连环交错的水磨、水碾、水冲木轮,石头垒砌的房舍、墙面、城楼,为村子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地处晋冀交汇处的娘子关村,依山而建、顺水而居,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率娘子军驻守此地而得名,有“万里长城第九关”和“北国小江南”的美誉。独具魅力的长城关隘文化、风韵独特的水乡村落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文化,使娘子关村名扬天下。

  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娘子关村深挖水乡村落、关隘长城、红色军旅、民俗传统等文化资源,举办了娘子关文化旅游产品交流会、文化旅游艺术节、非遗文化展览等活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的旅游消费,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山西省旅游名镇、中国传统古村落等称号,娘子关古村落还入选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从2016年村里大力发展旅游到现在,已经有100多人返乡创业就业,占全村常住人口的1/10。返乡的人中很多是年轻人,他们正成为娘子关村发展的新生力量。”娘子关村党支部书记杨文宝介绍,“下一步,村里会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对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亮化,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李京益)

  • 国家部委网站
  • 省、直辖市政府网站
  • 省政府及地市政府网站
  • 县、市(区)政府网站
  • 市直部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