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文件 > 县政府文件

五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全县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3-07-11      来源:

各乡(镇)人民政府、驼梁景区服务中心五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县直各局、办 

  《加强全县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五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6 

  加强全县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全面加强和规范我县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强化水污染物入河管控,促进我县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晋政办发2022102号)和《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全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忻政办发202314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3年底前,完成我县所有河流河排污排查溯源确定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完成30%的整治任务;2024前,全面完成全县所有河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2025年底前,建成政策比较完备、管理比较高效、技术比较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体系。     

  二、开展排查溯源 

  (一)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不缺不漏”要求,对我县所有河流河排污口开展“拉网式”踏勘排查,运用无人机遥感航测科技手段,全面摸清掌握入河排污口分布数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溯源排污单位,查明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各乡(镇)人民政府、驼梁风景区服务中心、县直各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压实各乡(镇)、住建、水利、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职责,明确目标、加强联动,全面溯源摸清本地区入河排污口,制定入河排污口清单,建立台账,系统全面开展整治工作。 

  )明确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则,排查溯源逐一明确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建立责任清单。对难以分清责任主体的入河排污口,要组织辖区乡镇(街道办)等开展溯源分析,查清入河排污口对应的排污单位及其隶属关系,确定责任主体。经溯源后仍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由各乡(镇)或县政府作为责任主体,或由其指定责任主体。责任主体负责源头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规范化建设及维护管理等。2023年底前,全面查明本地区入河排污口底数,明确责任主体,确保不重不漏,并完成30整治任务。 

   三、实施分类整治 

  (三)明确入河排污口分类。根据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所属行业及其排放特征,将入河排污口分为工业排污口、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农业排口、城镇雨洪排口、其他排口等五种类型。其中,工业排污口包括工矿企业排污口和雨洪排口、工业及其他各类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和雨洪排口等;农业排口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污口、规模化水产养殖排污口等;其他排口包括大中型灌区排口、规模以下水产养殖排污口、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农村生活污水散排口等。 

  (四)严格入河排污口整治。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遵循“问题导向、分类处置、属地负责、部门联动”的原则,强化截污治污,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排污口整治工作,要标本兼治、安全有序进行,不得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对确有困难、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治的企事业单位,可合理设置过渡期,加强帮扶指导。按照入河排污口及责任清单,逐一明确整治措施、整治期限,逐项整治销号。通过取缔、合并、规范入河排污口,最终形成需要保留的入河排污口清单。整治工作要与黑臭水体整治、城镇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排查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统筹安排、一体推进。 

  (五)依法取缔一批。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泉域重点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内设置的入河排污口,依法采取责令拆除、责令关闭等措施坚决取缔。要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避免“一刀切”,合理制定整治措施,确保相关区域水生态环境安全和供水安全。     

  (六)清理合并一批。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生活污水散排口应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予以清理合并,生活污水依法规范接入污水收集管网,全部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要因地制宜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化治理进程,通过建设带保温措施的人工潜流湿地等措施,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提升至地表水三类水质。对工矿企业雨洪排口、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管网溢流口实行精准管理,加装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实施实时监控。建设出水口闸阀,实行汛期打开、非汛期封堵,并市生态环境局五台分局备案。 

  农村生活污水散排口要结合实际分类整治。对于城镇周边的农村生活污水,鼓励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对于村庄人口少、污水日产生量小于500立方米的村庄,鼓励采用罐车收集转运;对于村庄人口较为集聚、污水日产生量大于500立方米的村庄,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技术,统一设置一个入河排污口。严禁大中型灌区农田灌溉退水直排入河,鼓励通过建设生态沟渠、稳定塘、人工湿地等设施,进行储蓄净化,重复用于农灌。对于集中分布、连片聚集的中小型水产养殖散排口,励各地统一收集处理养殖尾水,设置统一的入河排污口。 

 (七)规范整治一批。按照有利于明晰责任、维护管理、加强监督的要求,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对存在借道排污等情况的入河排污口,要组织清理违规接入排污管线的支管、支线,推动一个入河排污口只对应一个排污单位;对确需多个排污单位共用一个入河排污口的,要督促各排污单位分清各自责任,并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对存在布局不理、设施老化破损、排水不畅、检修维护难等问题的入河排污口和排污管线,针对性采取调整入河排污口位置和排污管线走向、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管网更新、破损修复改造、设置必要检查井等措施进行整治。生态环境局五台分局按照《入河(海)排污口命名与编码规则》(HJl235—2021)规定,结合各类型入河排污口代码,对管辖区域内的入河排污口进行命名及编码,加强入河排污口档案建设,督促责任主体在明显位置树标立牌,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 

  四、严格监督管理 

  (八)加强规划引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等各类规划区划,要充分考虑入河排污口布局和管控要求,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入河排污口设置的规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将入河排污口设置规定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严格审核把关,从源头防止无序设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明确核实入河排污口位置、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提出对水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九)严格设置审核。除属国家设置审核权限的入河排污口外,县内其余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均由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在依法划定管理范围的河湖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审核,应当同步征求有管理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及时向社会公开排污口设置审核、备案信息。 

  (十)加强监督管理。市生态环境局五台分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我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监督指导,定期调度工作进展,重点查处在排查整治工作中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弄虚作假、敷衍应付等行为。不断健全完善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定期通报入河排污口超标排放情况。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责任,市生态环境局五台分局统一行使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水利、住建、农业农村、工信、公安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协作。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对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入河排污口开展水质监测,水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地区应适当加大监测频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将排查出的农业排口、城镇雨洪排口及其他排口纳入管理,研究符合种植业、养殖业特点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探索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开展城镇雨洪排口旱天污水直排溯源治理,加大对借道排污等行为的监督管理力度,严禁合并、封堵城镇雨洪排口,防止影响汛期排水防涝安全。 

  (十一)严格执法检查。生态环境局五台分局要加大入河排污口环境执法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设置入河排污口或不按规定排的,依法予以处罚。对私设暗管接入他人入河排污口,借雨天偷排偷倒等逃避监督管理的,溯源确定责任主体,依法严厉查处。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要定期巡查维护排污管道,发现借道排污等情况的,应立即向市生态环境局五台分局报告并留存证据。 

  (十二)建立监管平台。各地要对辖区内的所有河流加强信息化、智慧化监管,管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设置审核备案、日常监督管理等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构建“排污单位一入河排污口一受纳水体”链条式可视化监管平台,提升水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建立排污单位、排污通道、入河排污口、受纳水体等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加强组织保障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驼梁风景区服务中心、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及日常监督管理,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督促相关责任主体落实整治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开展。市生态环境局五台分局负责组织各乡(镇)人民政府、驼梁风景区服务中心、县直各有关部门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完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相关部门结合工作职责,共同推动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市生态环境局五台分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紧盯目标任务,健全长效机制,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对工作不力的相关地区进行通报,倒逼工作落实到位。 

  (十四)加强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各级河长巡河监督检查作用,切实监管入河排污口,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将入河排污口整治和监督管理情况纳入河长制工作考核。对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进度缓慢、存在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行为的相关乡(镇)负责人进行约谈。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措施不力、未完成排查整治目标,存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纳入我县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范畴。 

  (十五)加强科技支撑。综合运用遥感监测、水面航测、热成像、管线排查等各类技术手段,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提供技术保障。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环境管理基础性研究,分析入河排污口空间分布及排放规律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研究构建排污单位一入河排污口一水质断面“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为科学精准推动我县水环境质量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十六)加强社会监督。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引导公众投身美丽河湖建设。加大对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增强公众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意识。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要通过标识牌、显示屏、网络媒体等渠道主动向社会公开排污口相关信息。市生态环境局五台分局要依法公开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相关信息,宣传、表扬正面典型,约谈、曝光负面典型。完善入河排污口公众监督举报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按照相关规定限期办理群众投诉举报的环境问题。 

 

 

 

 

 

相关文件:【图解】五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全县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