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忻州市加快建设交通强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通知

 时间:2024-07-09      来源: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忻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市直各有关单位:

  《忻州市加快建设交通强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忻州市加快建设交通强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切实做好忻州市交通强市建设重点工作,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推进国家及省“十四五”系列交通规划落地实施,谋划好“十五五”交通运输工作,全力推动“三个转变”,打造“四个一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行动目标

  到2025年,交通强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完善,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运输服务能力与品质效率大幅提升,能源通道布局更加完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10公里,普通国省道一级公路达到304公里,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网全面建成。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降本增效取得明显成效。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完成。

  到2027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市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能源运输通道韧性显著提升。“3223公路出行交通圈”、“123快货物流圈”(即省内1日送达城市、2日送达农村,省外3日送达)基本成型,人民满意交通取得重大进展,忻州天然旱地码头、南北东西大通道运输能力明显增强,连通京津冀和雄安新区、融入环渤海经济区的枢纽地位显著提升,“四个一流”建设成效显著。

  ——一流设施方面。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110公里,普通国省道一级公路达到410公里,实现设区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双贯通;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5200公里。

  ——一流技术方面。加快实现交通运输科技自立自强,数字交通、减污降碳等成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得到深化。公路养护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大力推广联网售票系统,二级以上客运站电子客票覆盖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使用率以及“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覆盖率均达到100%,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出租汽车新能源占比100%。

  ——一流管理方面。形成规范高效的养护治理体系,实现科学养护、精准养护。农村公路MQI(公路技术状况指数)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0%,一、二、三类桥梁比例达到95%以上,新发现四、五类桥隧当年处治率保持100%。积极组织开展交通运输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创新团队的培育遴选和申报推进工作。

  ——一流服务方面。打造旅游定制客运服务品牌,整合辖区内客运班线、旅游客运、汽车租赁等各种运输方式,为团体旅客或散客提供共性或个性化旅游出行定制服务。打造忻州特色客运服务线路,形成具有忻州特色的“壮美黄河”“雄伟长城” “秀丽太行”精品旅游客运线路。实现全市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加油站百公里全覆盖并投入运营,实现公共充电桩三个一号旅游公路驿站和房车营地充电桩全覆盖,充电距离小于50公里。

  二、行动举措

  (一)内畅外联、一体融合—基础设施联网补网行动

  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构建服务“一群两区三圈”的“四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和“二纵二横”一级公路网。

  1.构建内联外通、立体高效的快速网

  以高速公路、民航机场为主体,构建内联外通、立体高效的快速网,形成本市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有效串联主要县(市、区)、经济中心、产业园区和人口聚集地,外达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环渤海经济圈、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晋陕蒙金三角、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和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等区域。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构建“四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全力推进繁峙至五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2024年开工建设,打通第一纵;加快推进朔州至太原高速、河北新乐至山西忻州高速公路山西段等新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待贯通路段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有序推进国家二广高速原平至阳曲大盂段扩容工程前期工作。民航机场方面,构建“干—支—通”层次明晰的现代机场体系。加快推进五台山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提升支线运输机场区域竞争力,推动与周边机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2.建设能力充分、保障有力的干线网

  以普通国省道为干线网主体,建设能力充分、保障有力的干线网,加快干线网通道升级改造,完善以普通国省道为轴线的快速网络,重点打通国省道“瓶颈”路段,构建以普通国省道为主的干线网通道。普通国省道方面,全面加快国道108、国道337、国道338、省道247等一级公路大通道建设。促进资源要素在交通沿线聚集,打造以交通走廊为轴线的新型经济开发带。加快推进国道108砂河至石岭关段改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省道247线刘家塔至土崖塔段新建工程前期工作,2024年开工建设;有序推进国道337线长城岭(晋冀界)至耿镇镇段改扩建工程、国道337线耿镇镇至王村镇(忻州吕梁界)段改扩建工程、国道338线原平西镇至宁武阳方口段(原平市境内)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

  3.形成覆盖广泛、普惠广泛的基础网

  以农村公路、旅游路、通用机场为主体,建设保障基本运输服务需求、覆盖空间大、通达程度深、惠及面广的交通基础网。农村公路方面,紧紧围绕支撑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大力推进农村公路与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高标准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推进交旅融合发展,全面建成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加快干线公路与三大板块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实现“城景通、景景通”,与现有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共同组成全域旅游公路“一张网”。通用机场方面,提升运输机场通航能力,在完善现有民用运输机场通航功能基础上,规划建设繁峙县滹源通用机场、河曲通用机场、原平通用机场。

  (二)能源保供、物流保畅—货运物流综合保障行动

  1.推进交通物流保通保畅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

  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加强对综合运输运行以及重点枢纽、重点通道、重点区域保通保畅情况的跟踪监测、组织协调及应急处置。加强供需对接和统筹调度,健全应急运力储备,坚持“一事一协调”,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安全畅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2.提升货物多联式联运水平

  依托先进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环境下货运物流新生态体系。积极发展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大件运输等专业化物流。鼓励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服务,加快快递扩容增效和数字化转型,壮大供应链服务、冷链快递、即时直递等新业态、新模式。优化城市物流节点布局,推动城际干线运输,搭建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络。推进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强化交通、邮政、供销、商务等农村物流资源整合。

  (三)普惠便捷、经济高效—客运服务质效提升行动

  1.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重点构建以公交专用道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延伸的绿色通勤系统,推进忻定原公交同城化。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定制出行+共享交通”多元组合出行服务模式,促进巡游出租汽车、网约出租汽车融合发展,鼓励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共享单车等出行服务新业态。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动态评价,市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30%以上。提升城市客运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实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优化绿色出行环境,引导私家车有序发展、合理使用。

  2.开展旅客联程运输专项行动

  加强“交通运输+旅游”融合发展,开启“道路运输+旅游”等新型服务模式。积极打造交旅融合产品,打造“出行即出游”消费新模式。加强景区交通运输组织,依托客运站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发展旅游专列、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打造具有忻州特色的“壮美黄河”“雄伟长城”“秀丽太行”精品旅游客运线路。

  3.推进交通运输新业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推动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形成多部门联合监管,提升交通运输新业态的监管水平,落实网约车主体责任,推动平台企业规范计价、费用透明和策略公开,实现城区出租车电召服务全覆盖,优化老年人打车出行服务。

  (四)战略驱动、融合互促—区域协调重点提升行动

  1.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

  完善东向融入京津冀、西向衔接关中平原城市群、北向联通呼包鄂榆城市群、南向连接山西中部城市群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繁峙至五台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和河北新乐至山西忻州高速公路山西段前期工作,提升向东融入京津冀通道能力。加快推进朔州至太原高速公路建设,增加与太原联通的第二条高速公路通道。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高黄河“能源流域”互联互通水平,推动G336河曲黄河大桥、省道247线刘家塔至土崖塔新建工程项目尽早实施,建立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

  2.深入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公共交通线网向城市周边县城、重点乡镇以及主要人流集散点延伸,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公共交通服务。统筹考虑城乡毗邻地区居民出行需求,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和周边短途客运班线统一经营。拓展市际、县际班线客运服务功能,推广农村客运片区经营模式,保持农村客运经营稳定性。在客运量较大和居民出行密度较高的地区,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县乡公交、镇村公交,优化提升公共交通,改善出行体验。

  (五)智慧引领、数字赋能—交通科技创新驱动行动

  1.健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交通科技创新人才,为交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动交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交通产业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利于交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为交通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2.实施运输装备技术攻坚工程

  在服务区、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区域加大充电换电基础设施供给密度。加大对新能源社会车辆(公交车、城市配送车、环卫清洁车)充电设施建设的用地、资金等支持力度,鼓励在乡镇客运站点增加公共直流充电桩等设施,拓宽充电服务功能,实现充电设备用能和工作状态信息联网共享。

  (六)节约集约、低碳环保—绿色转型系统推进行动

  1.促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

  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公路货运治理。严格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准入制度,推进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老旧车辆。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发展高效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模式,继续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制氢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城市公共交通和客货运输领域的应用。

  大力推动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革命,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强公路货运治理,积极推进铁矿石、钢铁、煤炭大宗物资由公路运输向铁路有序转移,逐步减少柴油货车在大宗散货长距离运输中的比重。

  2.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资源

  强化土地和通道等资源集约开发利用。科学规划设计、精心施工建设,统筹交通线路等设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通道线位等资源,大力推行适应节约土地、保护耕地要求的交通运输工程技术,提高交通建设用地效率。

  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大力推进废旧路面材料、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等再生循环和综合利用,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煤矸石、尾矿渣、CFB灰渣、风化岩、粉煤灰、电石渣等大宗固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推进普通国省道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邮件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和循环利用。

  3.加强交通运输污染防治

  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推动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和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的燃气货车淘汰,推动柴油货车尾气排放深度治理。有效防治公路运输大气污染,加大公路扬尘污染治理力度。加强交通沿线噪声污染治理。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继续推进忻州境内高速公路附属设施、客货运输枢纽等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和中水回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公路沿线责任区垃圾转运处理工作,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建筑垃圾和废旧材料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4.加强交通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加快开展既有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重点推进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内公路生态化提升改造。针对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结合公路改扩建项目推进生态边坡建设、取弃土场生态恢复。完善生态保护工程措施,落实生态补偿机制,降低交通建设造成的生态影响。

  (七)完善可靠、反应迅速—安全应急保障提升行动

  1.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

  推广应用能够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发生的施工设备、施工工艺,限制使用、淘汰落后的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大力提升公路等基础设施使用寿命和耐久性,推进公路重点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降低事故率和事故严重程度,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本质安全。建立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公路新发现四、五类桥隧当年处置率保持100%。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加大安全防护投入,提升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开展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行动,做好强设施、治黑点、保畅通工作,确保道路交通设施设置符合规范、应设尽设,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

  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开展危险路段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重点车辆严抓共管,推动危险货物运输监管智能化发展,严格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切实提升交通运输品质安全水平。

  2.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监管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市委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本质安全。进一步建立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健全完善以主要负责人为主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网络,督促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力量配备。

  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引导企业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的标准化。对评价机构实施备案管理,对已达标企业开展复评,进一步固化工作成果,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环。

  强化载运工具监管。加强源头管控与安全准入,提升运输装备安全性能。对载运工具尤其是新型载运工具整体及部件生产企业实行生产资质管理和设计型号合格证管理,对载运工具制造实行验收制度,对载运工具设备、产品实行产品认证、上道质量检验等准入制度,杜绝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入载运工具领域,实现源头隐患动态清零。营运“两客一危”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安装率、入网率和上线率均达100%。

  3.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预案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实现各级各类预案的有效衔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优化组织机构、人员组成、教育培训,打造素质优良、适应交通发展需要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大应急救援设施装备的投入与研究,推进装备技术升级。统筹规划应急资源,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有效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原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格局,提升信息共享与资源共享机制,明确应急救援体系中各单位、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分工,建立应急协作机制,形成多网联动的应急处置体系,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水平。

  (八)专业精良、创新奉献—人才队伍建设提质行动

  1.加强科技和智库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人才库,通过培训、选拔等方式,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交通人才队伍。加强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交通领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交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交通系统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对交通系统的信任和支持。

  2.加强干部与公务员队伍建设

  做好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增强培养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拓宽优秀人才进入渠道,认真组织开展人员招录工作。加强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让群众认可、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到重要岗位上,为其成长成才提供平台、畅通渠道。

  3.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在职技能人才是支撑力量,要注重用好在职技能实用人才,鼓励各类企业结合实际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以专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将技能大师当导师,以产业标准进课堂。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网络学习平台等,扩大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4.培育紧缺技能实用人才

  随着交通运输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交通领域紧缺技能型实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针对公路交通领域紧缺的道路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安全信息软件等专业技术人才需要,汇聚全国人才资源,构建我市交通运输行业紧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九)文明法治、规范有序—治理能力质效提升行动

  1.加强交通运输综合监管

  完善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健全行政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完善评价机制,以及行政复议与应诉制度、行政调解和信访工作机制。

  2.健全资金保障机制

  深化交通运输行业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不断健全与现代财政制度相匹配、与加快交通建设相适应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管理模式。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应用特许经营、政府资本金注入、专项债券、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方式,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拓宽民间投资空间。

  3.建设交通文明文化体系

  加强交通运输媒体传播体系,加强重要交通遗迹保护和精神文化挖掘弘扬。培养重大先进典型,积极推选宣传并表彰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市过程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发展交通强市文化,鼓励支持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创作,扎实推进交通文化精神建设工作。

  (十)全域建设、多维领先—党建引领系统提升行动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对交通强市建设的全面领导,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交通强市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全面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党建先行引领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道路运输领域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持续提升行业党建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紧盯重要节点,加强廉政提醒和监督检查,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不断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聚焦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资金分配、行政执法、督查检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关键少数”和年轻干部开展日常监督,不断规范交通运输权力运行、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深入推进行业廉洁文化建设,加强行业党风廉政建设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交通强市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计划,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高质量推进交通强市建设的工作合力。

  (二)强化要素保障

  强化资金保障。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资金、“交通+综合开发”、盘活公路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规划项目落地;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强化建设用地保障,实行项目建设用地分级分类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市县政府用地手续责任包干制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落实基本农田调整补划,配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建设项目需要。

  (三)强化实施管理

  强化市县联动,市级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对建设项目、运输发展、要素保障等落实情况逐一调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明确和细化本地区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实施安排和保障措施,在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强化部门协同,细化部门职责分工,建立任务台账,压实推进责任,建立健全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

  政策解读《忻州市加快建设交通强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政策解读 

关闭本页